外界因素:
没有专项的扶持资金,只有想法,相当于空想。
内在因素:
1、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,心理上缺乏认同感。从大都市到小村庄,从五彩斑斓的校园到偏远贫穷的山村,现代化、知识化到设施落后、信息闭塞的农村,短暂的新鲜劲一过,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这么多年的寒窗拼搏不过是“原地打转”,在思想、心理和行动上很难接受,存在严重的失落感,未完成从学生到农民的角色转换。
2、职责定位不明确,工作上很不适应。村“两委”把“大学生村官”当作“勤务员”,安排更多的是办公文书及档案的处理,使不少“大学生村官”感到自己的工作像是“保洁员+秘书+打杂”,工作量大而繁琐。也有的村担心“大学生村官”“嘴上无毛、办事不牢”,一般不给“大学生村官”安排具体工作,导致“大学生村官”想做事却没有机会。还有的乡镇以轮训的名义让大学生“村官”在乡镇打杂,做“免费”的劳动力,使他们脱离了农村第一线。
3、专业与需求不对口,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。在大学生村官中,涉农专业学生很少,大学所学知识实用价值不高,派上用场的少之又少,再加之思想意识、工作方法、文化观念、价值取向与农村干部群众不一致,满腔的热血和抱负无从施展,存在着“专业知识运用难、工作局面打开难、个人价值体现难”等问题。
4、出于对自身身份和今后出路的担忧,思想上存在顾虑。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国家干部,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官,虽然省市县出台了许多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,但由于竞争人员多、竞争压力大,对今后的出路抱乐观态度的少。特别是对现在没有住房公积金,将来的去向、未来的择偶和落户等现实问题顾虑较多。
5、与村干部和村民的沟通存在障碍,融入群众难。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“村官”来说,农村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,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缺少共同的话题,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不同,跟同事和村干部沟通较少,难以融入村民和村干部之中。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农村思想观念落后,村委会关系复杂,不愿主动融入。部分大学生村官存在“怕脏、怕累、怕费劲儿”的现象,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,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短处和不足,不虚心向干群学习,无形之中便在干部群众中筑起了一道“鸿沟”。
村干部普遍存在类似仇富心理的奇怪思想。并且遗留着千百年来官本位的思想,虽是小小村干部,却摆出比高层领导更大的架子,使唤人好像使唤奴隶,以自身素质低为借口肆意侵犯人的基本权利。总之,在仍然保留着严重封建官本位思想的农村,大学生很难有作为。
为了让“大学生村官”这个好政策发挥好效益,让“大学生村官”“引得进、留得住、用得好”,真正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,我建议采取以下的措施办法:
1、在校实践,预备留人。学校要有目的地开展走进农村、融入农村、换位当一天农民等活动,一方面让在校大学生提前接触农村、了解农村,以缩小大学生的心理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差距,为以后大学生“村官”上岗做好思想准备;另一方面搭建农村人才“高地”,让大学生意识到农村是大学生就业、创业的广阔天地,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,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
2、细化管理,氛围留人。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能部门,改变大学生“村官”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现状,并建立“村官”工作手册,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。一方面明确“大学生村官”的职责、权力、义务和考核,防止“正事不干”或“无事可干”的状况。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村官提要求、下指标、压担子,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时间、工作效果进行考核,对工作“不上心、不安心”的给予组织处理;对先进典型,要及时宣传,建立“优胜劣汰”的考核激励机制,营造 “干与不干不一样”、“干好干坏不一样”的氛围。
3、政策倾斜,待遇留人。县内企事业单位考录时,大学生村官可优先纳入,并可以享受考录公务员的加分政策,从而加速“身份解决”问题。另外,作为大学生村官这个集体,其工资待遇不能因为所在市及村的经济水平高低而不等。
4、系统培训,发展留人。对“大学生村官”既要有岗前培训,也要有岗后培训,培训内容既要包括县情、乡(镇)情、村情的介绍,又要有村镇建设规划、发展目标的宣传,还要有农村法规政策、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工作方法等的介绍,也可增加实用技能、专业技术的培训,培训方法既要走出去,又要请进来,既要理论讲解,又要解决实际问题,使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双提高,工作方法和效果大提升。同时按照大学生村官的特长,分类把他们培养成管理型人才、服务型人才、技能型人才、项目型人才,使人人都有广阔的发展天地。
5、关心关爱,情感留人。针对农村精神文化缺乏的现状,可以给大学生村官安装电话、开通网络、安装闭路电视等,并定期不定期开展联谊活动,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同时妥善解决他们的食宿、办公、待遇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。
6、项目帮带,事业留人。大学生村官身份没得到解决,每月也只有10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,要使他们安下心、立住身,关键是让其尽快选准致富项目,用事业拴心留人。根据“大学生村官”有热情、缺经验,有知识、缺资金的情况,要陆续推出多项帮扶措施。
我们是安徽省首届大学生村官,我们很骄傲,很自豪。组织把我们下派到基层锻炼,将是我们人难得的宝贵财富。正是由于我们是首届,我们必须给后面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带好头,组织还没有落实的,也是即将踏上村官道路的大学生所担心的,通过在基层的这段经历,本人将自己所想所思写出来,供领导思考!